校内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意见》,根据《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学校决定开展2015年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类别
1.教学团队。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实习(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现有专业核心课程为建设平台,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组建团队。教学团队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本学科(专业)的教授(或教学名师)领衔,要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团队要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在教学改革、中青年教师指导等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承担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促进学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推动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应注意基地对我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与广度,使尽可能多的专业的实践教学集中实施。
3.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指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课程建设重点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及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设,除在建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外,所有课程均可申报。所申报课程必须是网络课程,必须有教材建设规划。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副教授(任职3年及以上)或教授职称,且近4年主讲该门课程不少于2轮。课程须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人入胜。每门课程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根据上传的课程讲数分期划拨经费。
4.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所申报课程必须是网络课程,必须有教材建设规划。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副教授(任职3年及以上)或教授职称,且近4年主讲该门课程不少于2轮。
5.双语教学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是指使用高质量的外文原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的同时,50%以上的时间使用一种通用外国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教学的课程。除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教学课程外,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课程均可申报。申报课程必须是网络课程,应具有较好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有特色,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创新,教学研究成果突出等。课程负责人为我校在岗在职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流畅地运用外语进行授课及交流。应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外语和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优良。
6.教材建设。通过教材建设项目,汇集我校优秀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成果,整合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一批受师生欢迎、不断传承、高质量、高水平的品教材和相配套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进行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重点进行实践应用型教材建设。教材主编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连续讲授本课程3届以上。教材编写要求:能够按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在编写中贯穿相应的教学指导思想;在继承经典教材优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能充分反映相关专业或学科的新发展、新要求,结合本专业教学特色,注重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以上项目建设周期均为3年。
二、立项数量与经费保障
本次拟立项各类项目约30项,经费约为100万元。其中,教材建设经费仅用于资助出版教材。
三、申报评选程序
1.各负责人根据项目的特点与要求,确定申报项目,登陆申报网站http://211.83.82.164:8081/login.aspx填写项目申报书(6月5日前)。
2.各教学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择优向学校推荐,并将纸质申报书、推荐汇总表一式一份提交至教务处311室王右全老师处(6月10日前)。
3.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推荐项目的申报书、网站进行网上评审。按照相关项目的管理规定,评审结果经审核后在校内公示。
4.公示无异议后,给予经费资助,进行立项建设。
四、其它
1.项目一般以各二级学院为单位申报,同时也鼓励跨学院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项目需明确主持单位及项目主持人。
2.各单位每类项目申报限额为2项,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项,每人参与项目不得超过2项;上一轮同类项目尚未结题的负责人员本次暂不申报。
3.各二级学院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组织申报,择优推荐,形成本学院或本专业的教学改革特色,凝练教学成果,为下一届教学成果奖申报做准备。
4.本申报通知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教务处
2015年5月18日